一、身体湿气重的表现?
如果你身体的湿气比较严重,水湿代谢不出去,身体的浮肿,舌体胖大有齿痕,白腻苔或者是舌苔厚腻、大便不成形、粘腻,大便费劲,便不干净,头发爱出油,面部也爱出油,经常觉得口干、口苦、疲惫、失眠没有精神,妇科瘙痒久治不愈,阴囊潮湿等,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二、湿气重的几个表现?
患者会出现舌苔发白,头发容易口干,口苦口臭,早晨起来的时候脸比较油等情况这种情况都是湿气比较重的表现,患者可以选择一些去湿的药物进行治理,同时应该注意饮食习惯,不要吃一些容易上火的食物,也不要吃一些寒冷性的食物。注意锻炼身体。
三、湿气重肥胖的表现?
湿气重肥胖的表现主要是小腿发沉、发酸,刷牙出现了恶心,洗漱的时候舌苔又非常的腻,而且还有齿痕,大便比较明显,会出现不成形,而且很容易粘在马桶上;再就是每天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部发昏,打不起精神,总像穿着一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弹。
四、湿气重的表现有哪些?
人如果湿气重,舌苔会发白或者发黄,周围有很多齿痕,这是人脾虚的症状之一,同时还有大便不成形,排便不爽,粘连等情况,平时总是身体劳累,困乏,没有胃口,口臭,口苦,刷牙时恶心,头发爱出油,湿气重的人容易得鼻炎,咽炎,湿疹等疾病。
五、女身体湿气重的表现?
如果女性湿气重,就会出现皮肤油腻湿疹或脸上长痘痘。同时,她还会出现眼袋下垂、膝关节疼痛、双腿肿胀、胸闷、黑眼圈、打鼾、头晕、头痛等症状。她也将没有食欲,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也没有精神。潮湿的女性会有口臭、口干和口苦。排尿不清,白带异味,外阴瘙痒,大便不规则。建议通过饮食、运动、理疗等方法进行调节。
六、湿气重内火旺的表现?
患者会出现舌苔发白,早晨起来的时候会出现口干,口苦口臭,也会出现面部出油,情况比较严重,或者是头发比较油腻,这些都是体内湿气比较旺盛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一些祛湿的药物进行调理,平常的时候注意多锻炼,注意饮食习惯,不要吃一些容易上火的食物。
七、湿气重有哪些表现?
湿气重比较常见的表现是倦怠乏力,肌肉酸痛,头痛头昏,口中粘腻,舌苔厚腻,完谷不化等,建议你平时注意不要吃过于油腻、生冷和刺激性的食物,要以容易消化的软食为主,多喝温开水促进身体的代谢,适当的增加一些体育运动,多出出汗有利于除湿。
八、湿气太重的表现,湿气重有哪些症状?
湿气太重脸色会发白,舌苔会出现异常的情况发生,对湿气太重也要引起重视,因为如果湿气重,治疗不及时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可以在中医的安排下服用一些中药汤剂来由内而外进行调理,同时也要规范日常饮食,像一些生冷刺激性大,上火的食物最好不要吃
九、湿气重有哪些表现呢?
“湿”的人,大都有5个特征
1
看体型
中医认为,胖人多痰湿。因此,体型偏胖、动作迟缓的人多有内湿。
2
看舌头
体湿的人观察舌头时会发现,舌苔白腻或黄厚腻。
3
看大便
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圆柱体、很通畅的,便后用一两张手纸就能擦干净。一旦发现大便稀薄、黏腻、不成形,就可能是有内湿。
4
看起床状态
有些人早上起床后,会觉得很困、头沉,像有什么东西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而且痰多,即说明体内湿气较重。
5
看平时状态
户外湿气一大,就觉得胸闷气短、身体沉、懒得动、不清醒,吃饭时没胃口。
中医讲“湿重如裹”,一种被包裹着、动不了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用水洗过但没干的衬衫那么别扭。
湿气重,从头到脚都受伤
头部
湿气侵入头部,则出现头晕、犯困、头重如裹。
胸腹部
湿气滞留胸腹部,则出现胸闷、胃胀。
消化道
影响食欲,不想吃东西,还会出现口臭,大便不爽,易粘马桶壁。
泌尿系统
体内湿气重,且喝水较少时,小便排出不畅,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
关节
湿气侵入关节,则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痛处固定。
下肢
湿气侵犯下肢,可出现下肢水肿、脚气等症状。
皮肤
湿气过大会刺激皮肤大力散热,负担加重,免疫力随之降低。因此,痤疮、皮炎、湿疹、癣都会不请自来。
每人身上都有3个“排湿口”
如果立秋后不注意祛除残留之湿,这些湿邪就会滞留体内,伤及脾胃,甚至为咳喘埋下病根。
中医为大家推荐3个身体自带的天然祛湿开关,平时可以多按按。
委中穴
委中位于腿窝中心点上,膝关节后面,走膀胱经。
膀胱经是人体排毒祛湿的通道之一,委中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泄口。建议大家平时多敲打此穴,每次30次左右。
曲池穴
曲池穴是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大肠经的湿浊之气常聚集于此。
该穴位于肘横纹外端,手肘关节弯曲的凹陷处,大家平时可在肘窝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阴陵泉穴
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凹陷中。
阴陵泉穴是脾经上管理身体水液的穴位,是人体重要的排湿大穴,常按有清利湿热、健脾益肾的功效。以穴位为中心,用拇指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各揉1~3分钟。
对有“内湿”的人来说,除了改掉上述这些坏习惯,平时还可以在饮食上多注意。
四季皆宜的健脾利湿食物有:山药、薏米、白扁豆、红小豆、莲子等。湿热季节可以多吃豆类(尤其是绿豆),冬瓜、荷叶也是清热除湿的佳品。
茯苓
黄芪
山药
此外,煲汤时可以加入适量健脾利湿的中药,如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等。
从头到脚的祛湿方
董峰表示,眼下已入伏,各大中医院推出的中医特色疗法“冬病夏治”,其实治的就是“湿”。
夏季虽然“湿”,但人体气血及阳气相对较为旺盛,可借身体内的“旺火”赶走湿邪,因此夏季也是中医眼里祛湿的最佳时间。
◎头>>
洗澡洗头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头发还湿着时不要直接入睡。
◎口>>
别为了贪凉一次性吃太多生冷食物,减少暴饮暴食的机会,远离太过油腻的食物。
少喝或不喝酒,尽量不要酗酒或一次喝得酩酊大醉。
◎躯体>>
坚持运动可有效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湿气排出。
建议大家平时动起来,推荐跑步、健走、游泳等有氧运动,适当排汗可加速机体“排湿”。
◎臀>>
久坐也是运动少的“隐形”表现,长期坐着不动,机体代谢就会变慢,运化能力随之受到影响,容易招来湿气,因此要改掉久坐的习惯。
劳动、休息时要尽量避开水湿之处,尤其是老年人,在外走累了,也尽量别坐潮湿的木椅木凳等。
◎脚>>
下雨天减少外出,不慎淋雨及时更换衣物,鞋子湿了就不要连续两天穿同一双,同时要将湿的鞋子充分晾晒。
此外,还要注意保持房间干燥;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可打开风扇、空调等保持空气流通。
十、体内湿气如何排出体外,体内湿气重的表现?
体内湿气重主要表现有腹胀、大便粘腻、头重、四肢酸困、恶心、食欲不振、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湿气重可以通过药物和运动、中医理疗进行排湿治疗;可以吃一些祛湿的中药,例如薏米、茯苓、白术等;生活上坚持运动、促进汗液排泄;另外还可以通过拔罐、艾灸、汗蒸排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