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 7个月大的宝宝应该如何带?

安逸月嫂 2025-05-26 20:31 0 0条评论

> 7个月大的宝宝应该如何带?

这时可根据孩子具体情况,按以下方案对宝宝进行早教与训练:

1、动作训练:

这个月最适合宝宝的运动就是爬行——从匍行转到爬行。如果学爬时,宝宝的腹部不能离开床铺,你可以用一条毛巾放在他的腹下,然后提起腹部,使体重落在手和膝上,开始手膝爬行。等小腿肌肉结实、能支撑体重后,就会渐渐变成手足爬行。练习爬行不但轮流锻炼了四肢的耐力,而且能增强小脑的平衡与反应联系,这种联系对宝宝日后学习言语和阅读会有良好的影响。

要给宝宝开辟一个“运动场”,任他“摸爬滚打”。可以用沙发围出一块宽敞的活动场地,再在地板上铺上席子、毡子或棉垫之类的东西,使他可以练习扶着站立、移动身体,并在上面玩耍,又不易磕着碰着。当然给他的玩具也要安全、卫生,不要让他够着剪刀、扣子、能套在头上的塑料袋等危险品。

不要总是抱着宝宝,这样会限制他的活动、减少锻炼的机会;也不要轻易打断他的活动,哪怕他不厌其烦地用积木敲打着桌面。而要给宝宝提供自己活动与锻炼的机会,这样他的能力就会日新月异地迅速发展。

2、感知能力的训练:

可用多彩的玩具和宝宝感兴趣的物品,引导宝宝去摆弄,边玩边看,提高感知能力。只要天气晴朗就带孩子出去玩,带他去散步,也可以在阳台上让他观察周围事物,开扩他的眼界。街上的行人车辆,公园里的花草树木,都会使孩子感到心奇。这样既能扩大孩子的视野,又能使他的视觉和听觉更加发达,还能增进孩子认知事物的能力。

但值得注意得的是,如果带宝宝上街千万不能忽略了马路上的空气污染,特别是汽车排放的尾气,这种含铅的废气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和生长发育。因此,少让宝宝在街口呆着。

3、语言训练:

a、练习模仿发音,能使用有意义的单词,叫“爸爸”、“妈妈”之类的称呼。也训练他说一些简单动词,如走、坐、站等。在引导他模仿发音后,要诱导他主动地发出单字的辅音。观察是否见父亲叫“爸爸”或见母亲叫“妈妈”。

b、教宝宝把动作和相应的词联系起来,如“再见”,边说边让宝宝摆手,大人也边说“再见”边向他摆手,使宝宝把摆手的动作和再见联系起来,逐渐懂得这个词的意思。训练他按照家长的话做出相应动作,对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很有帮助。

4、生活习惯的培养:

a、大便:8个月的宝宝已经坐得很好了,每天要让他自己坐盆大小便,在坐盆的时候不要让他吃东西,也不要让他玩,不要坐的时间太长,大小便之后就起来。

b、按时吃和睡。如果宝宝不能按时吃和睡,也不必着急,每到该吃的时候,就喂他吃,但不必去强迫他吃;到该睡的时候把他放到床上去睡。长时间坚持下去,就能使宝宝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5、培养良好品质:

不要让宝宝带着玩具上床。宝宝一旦养成某种习惯,就会持续很多年,再大一点时,他可能会把更多的玩具带到床上去。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如宝宝有在睡前咬被角或吸吮手指的毛病时,可以给他一个玩具,帮助他改变坏习惯,这样做的时间不能太长,一、二周即可。

6、和宝宝一起做游戏:

可以和宝宝一起玩照镜子的游戏。抱着宝宝面对一块大镜子,一面让他看,一面对他讲:“看看这个是谁呀?”宝宝开始会很奇怪,甚至去镜子后边看看,以后就会逐渐明白这就是他自己。他会开始了解实物和影子的不同。另外,还可以对镜子做出各种表情,如微笑、大笑、皱眉、噘嘴等,宝宝也会模仿去做。

如何正确喂养7个月大的宝宝?

第7个月的宝宝所处的时期我们称作为“半断奶期”,也就是我们说的断奶过渡期。

断奶过渡,并不是指马上需要断奶,改喂其他食品,而是指给婴儿吃些半流体糊状辅助食物,以逐渐过渡到能吃较硬的各种食物的过程。

让婴儿从吃母乳或奶粉转成吃成人食物,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逐渐让婴儿从吃母乳或奶粉转成习惯于吃饭,这个过程,应有一个喂哺易消化的饮食的时期,即半断奶期。

半断奶吃的食物就是代乳食,它应该是为适应婴儿在这一特殊时期食用的,特别制作的婴儿专用食物,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辅食”。

辅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平常的成人饮食中,经过加工制作而成的婴儿辅食。比如用榨汁机搅拌,用汤勺挤压等家庭简单制作的辅食类,鸡蛋、豆腐、薯类、鱼肉、猪肉等都是上好的选料。

但是,在这类家庭制作的辅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每类辅食的营养比较单一,缺乏均衡的搭配;其次,在辅食的家庭制作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一些细菌,容易引起宝宝的不适;再次,每一种辅食的制作过程都很慢,是真正地“精挑细作”,每逢宝宝哭闹或肚饥之时,现做辅食无疑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

所以,在这类辅食之外,聪明的妈妈可以有另一种选择。那就是我们要谈到的第二类辅食——婴儿米粉。

婴儿米粉一般都由专业厂家生产,有多种营养元素的搭配,并且食用方便,安全卫生,弥补了家庭制作辅食的不足。

目前市场上的婴儿米粉品种繁多,可选择的余地较大。但是,考虑到中国宝宝独特的生理构成,妈妈在选购米粉时应该注意这些问题:

1、要注意产品配方中的蛋白质含量。

众所周知,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组织必需的物质,只有蛋白质供应充足,各器官的发育才能完全。现在市场上的营养米粉一般分为婴幼儿全价配方粉和婴幼儿补充谷粉两类。婴儿全价配方粉(如贝因美营养米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0%,在不添加其它食物的情况下,就可以完全满足婴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而婴儿补充谷粉是给四个月龄以上婴儿食用的补充食品,蛋白质含量仅有5%,必需脂肪酸含量更低。中国宝宝和西方宝宝对蛋白质的敏感度存在差异,如果将补充谷粉作为全价配方粉给中国宝宝食用,长以此往,会妨碍宝宝的智力和发育,对宝宝的一生都有严重影响。

2、注意米粉中是否含有足量“碘”元素。

一直以来,碘被人们称为“聪明元素”,事实也正是如此。碘是人体的重要营养元素,小儿缺碘可导致克汀病,表现为智力低下,听力、语言和运动障碍,聋哑发生率高,还可能出现畸形。我国是缺碘大国,全球40%的缺碘人群聚集在我国,中国宝宝更容易缺碘。而缺碘重在从小预防,为了宝宝的健康,父母在选购米粉时千万不能忽视“碘”的存在量!

3、要留意产品配方是否专为中国宝宝杓啤?

由于地域、种族的差异性,决定了他们从外界摄取营养元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形成各自独具特色的种群和异族饮食文化,婴儿食用其它种族的食品,将产生营养吸收偏颇,影响生长的情况。真正适合中国宝宝的好米粉应是根据中国婴幼儿的生理特点,专为中国宝宝设计的米粉(如贝因美营养米粉)。

4、注意营养元素的全面性

人体的生理构成很复杂,它所需的营养成份也是多样化的。好的营养米粉营养含量全面,含有十八种氨基酸,并有许多人体必需的特殊营养物质,如碘元素、高含量蛋白质等,能完全满足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5、注意米粉的颗粒细度。

婴幼儿的肠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全,颗粒较粗的米粉会妨碍宝宝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优质米粉必须符合颗粒精细,易消化吸收的原则。

6、要留意内容物是否为独立包装。

独立包装不仅容易计量,而且更加卫生,不易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