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如何开发智力

安逸月嫂 2025-08-07 00:17 0 0条评论

一、如何开发智力

智力开发的关键期 关键期1:0—1岁,声音辨别关键期 宝宝出生1周后,就能辨别出给他喂奶的妈妈的声音,4周后就具有对不同声音的辨别力。 训练方法 : 1.在宝宝睡醒后,精神很好时,朗读诗歌给他听。 2.经常唱歌或放音乐给宝宝听。 3.经常对宝宝说话,教他人物或物品的名称等。 4.经常带宝宝到户外聆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如狗叫声、喇叭声、自行车铃铛声、门铃声等,并向宝宝一一解释。 5.模仿动物的叫声,鼓励宝宝模仿。 6.利用游戏的机会,让宝宝辨别从各个不同方向传来的声音。 7.多与周围的人接触,让宝宝感受不同的声音特点和模式。 关键期2:0—2岁,动作发展关键期 训练方法: 1.满月起,用手推着宝宝的脚丫,训练他爬行。 2.宝宝3个月时,在他小床的上空悬挂一些玩具,使宝宝双手能够抓到,锻炼他的手眼协调功能。 3.宝宝6—7个月时多创造爬的机会,如让宝宝俯卧着,放一两件玩具在他前方,吸引他向前爬,尝试着去抓取玩具,以促进他动作的发育。 关键期3:1—3岁,口语发展关键期 训练方法: 1.引导宝宝注意大人说话的声音、嘴形,开始模仿大人的声音和动作。这时主要是训练宝宝的发音,尽可能使他发音准确,对一些含糊不清的语言要耐心纠正。 2.引导宝宝把语音与具体的事物、具体的人联系起来,经过反复训练,宝宝就能初步了解语言的含义。如宝宝在说“爸爸”、“妈妈”时,就会自然地把头转向爸爸妈妈。 3.利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物向宝宝提问,如散步时问问树叶是什么颜色等,并要求宝宝回答,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4.鼓励宝宝多说话,耐心纠正宝宝表达不完整或不准确的地方。 关键期4:0—3岁,儿童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1.在宝宝周围放置一些五颜六色的布制小猫、小狗等,时常移动玩具刺激他的视觉。 2.在墙上贴上一些画,指给他看,并且告诉他画的名称和内容。 3.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反射成七色光映到墙上,指给他看。 4.带宝宝观赏大自然的风光,以扩大他的视野,开阔他的眼界。 关键期5:2—4岁,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1.利用日常生活的各种机会,经常数数给宝宝听,如给宝宝糖果时、上下楼梯时。 2.借助不同的物品,如手指、积木等,和宝宝一起数数,增加宝宝对数字的感性认识。 3.利用生动的形象,教宝宝认识数字符号,如1像筷子,2像鸭子,3像耳朵等。 4.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宝宝做,如让宝宝从数字卡片中找数字。 5.运用具体实例,教宝宝加减法,如用苹果、积木等演示。 6.提供足够的实物材料,让宝宝自己动手,寻找数字间的联系。 关键期6:1—3岁,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1.选择适合宝宝的歌曲、世界名曲、童话故事音乐等,与宝宝一起欣赏,同时进行讲解,或向宝宝提出问题,激发他的想象。 2.选择适合宝宝年龄特点的歌曲,教宝宝唱。

二、宝宝开始吃手了,怎么办?

0~3岁宝宝吃手,父母不必太过担忧! 和气医生说,3岁之前,宝宝正处于乳牙的初步发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宝宝的吃手行为,还不至于对宝宝日后的齿型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每个人都有第二次的长牙机会,即便乳牙长得参差不齐,只要长恒齿时多加注意,还是有机会长出一口漂亮的恒齿来的。但是,乳牙若发育不良,还是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后遗症,所以,父母最好能让宝宝在3岁前改掉吃手的毛病,确保日后的牙齿健康。

三、从教育学上来讲,为什么说0~3岁婴儿期的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有重大影响

0-3是孩子大脑发育最旺盛期,孩子模仿力强,这时期加强教育引导,孩子受益终身。

四、根据0-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亲子活动

你真棒!” 3、游戏继续,直到每个宝宝都被介绍到。 活动二:玩玩说说——滚珠画 目标:感知色彩的变化,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材料:人手1份:透明食品盒内放白纸;三小碗颜料(红、黄、蓝各1),碗内放 1~2粒玻璃球和1把小勺,每桌一份。 过程: 1、家长带宝宝围着教师坐成半圆,教师介绍面前桌面上的各色颜料,引导宝宝注 意颜料碗里的玻璃球。 2、演示滚珠画的操作步骤。 将一张白纸放入食品盒底,用小勺舀起颜料碗内的玻璃球,放入盒内。再将盖子盖紧,双手扶盒两边进行摇晃。最后将盒盖打开,让宝宝观察白纸的变化,再换另一粒其他颜色的玻璃球,按以上方法进行摇晃,打开盒盖,介绍美丽的画纸。 指导要点: 请家长帮宝宝舀好颜色玻璃球,将盒盖盖紧后交给宝宝,让宝宝来摇晃滚珠。如果宝宝愿意尝试用勺舀珠,家长也可以协助宝宝完成动作,帮助宝宝调换其他颜色,让宝宝重复活动,直至纸上滚满各色线条。 3、家长与宝宝一起“滚珠画”,教师随机观察指导。 指导要点: 不要把各色颜料混在一起;注重引导宝宝观察白纸的变化,引发宝宝的操作兴趣;注重过程中语言的提示,提高宝宝对颜色的感知等。 4、操作完后,引导家长带宝宝相互欣赏作品。 分散游戏: 活动一:美术活动《小刺猬背果子》 材料:小刺猬图片、宝宝每人一份操作材料 玩法:、用手指蘸颜料,用电话的方式把果子摘在刺猬的刺上。 活动二:红红绿绿分分开 材料:红绿娃娃各一个,操作材料(装有红绿两色积木的篮子人若干)。

玩法: 1、请宝宝观察教师手中娃娃,认识红色和绿色。 2、找一找教室里还有什么是红、绿颜色的? 3、幼儿操作,将篮子里的积木分开。(家长和教师指导,提醒幼儿看清颜色) 4、将分好的积木送给红娃娃和绿娃娃。教师表扬完成任务的幼儿。 活动三:小鱼吐泡泡 材料:小鱼底版图片,油画棒人手一份。 玩法:用油画棒给小鱼添泡泡,注意线条头尾的对接。 活动室二: 集体游戏:24~36个月 活动一:点名活动《朋友多多》 目标:初步培养宝宝的大胆表述能力。 材料:红色即时贴做的五角星若干个。 过程: 1、教师边摇铃鼓边唱《坐下歌》,体位保持与宝宝平等,身体随音乐节拍自然摆 动。 2、听到教师的歌声,家长帮宝宝一起收拾玩具,然后带领宝宝坐在教师的对面, 呈半圆形或扇形。 3、教师用亲切的口吻向家长和宝宝做自我介绍,然后请每位宝宝站在妈妈身边, 大声向大家问好,告诉大家自己的名字,然后老师就把小红星送给宝宝,请家长帮助宝宝贴在胸前。 指导要点: 1、家长要鼓励宝宝站起来,说出自己的名字。 2、对于胆小的宝宝家长不要着急,第一步先鼓励宝宝能站起来。帮助他说出自己 的名字,慢慢的再自己说。 活动二:大渔网 目标:会和同伴一起听音乐做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材料:音乐磁带《小鱼游来了》。

过程: 1、教师导入:“宝宝,我们一起来玩捉小鱼的游戏喽!” 2、请家长围成一个圈,教师讲解游戏方法。 家长手拉手做渔网,听音乐跟教师边走边唱,另一位教师带领宝宝做小鱼,在“渔网”中钻进钻出。等唱到最后一句“我要抓住它!”时,“渔网”“蹲下”,被拦在网中间的“小鱼”就算被抓住了。 3、带领家长和宝宝一起做游戏3~4遍,提醒家长做“渔网”转动时。动作幅度 小一点,注意前后多看看,不要撞到正在钻进钻出的宝宝。第二遍游戏时,请被网住的“小鱼”和家长一起做“渔网”。 分散游戏: 活动一:小厨师 材料: 1、人手1份:容易撕的彩色广告纸1张,彩色橡皮泥1罐,泥工板1块,小碟、 小碗各若干,小刀、砧板各1份,小棒1根。 2、食物图片若干。 玩法: 看图片认食品并说出名字。 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简单的食物。 活动二:我要回家 材料: 三角形、正方形形状的小卡片若干、两只盒子(盒子上贴上三角形或正方形) 玩法: 请幼儿将混乱的三角形、正方形图形正确分类,并送入相应的图形家。 活动三:小小饲养员 材料: 开口式纸盒两只,分别贴上小白兔、小猫图片;青菜、蘑菇、鱼的卡片若干 玩法: 1、请宝宝根据动物的食性用勺子喂食。

2、鼓励宝宝边喂食边说,如小兔吃蘑菇、小猫吃鱼。 (二)室外: 集体游戏 活动:捡花片 材料:雪花片;筐。 玩法: 1、情景创设,“有好多小花迷路了,找不到家了,请你们帮忙把花宝宝送回家好 吗?” 2、孩子弯下腰来,将散落在地上的树叶捡起来,轻轻地放入筐中。教师对孩子说 “谢谢”,鼓励孩子回答“不用谢”,看谁捡的小花最多。 目标: 1、通过情景游戏,锻炼幼儿弯腰捡东西的能力。 2、鼓励幼儿尝试学说“不用谢”,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指导要点: 1、指导家长带领孩子弯腰捡花片,重点观察孩子是否有弯腰这个动作。 2、指导家长提醒孩子轻轻地将花宝宝送回家。 3、鼓励孩子开口说“不用谢”。 分散游戏: 活动一:踢球 材料投放:皮球、足球门框 目标: 提高幼儿足部的力量,锻炼幼儿踢的能力,并尝试往一定的方向用力地踢。 玩法: 孩子站在指定的位置,用力踢球,将球踢进球门,也可逐渐将距离拉长,逐步提高难度。 指导要点: 1、指导家长先让孩子自由选择起点,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2、指导家长告诉孩子失败的原因:力量不够,再用力些;方向不对,应该朝哪个方向踢。

3、指导能力较强的孩子家长,逐渐拉长距离,鼓励孩子积极尝试。 活动二:乌龟爬爬。 材料:轮胎、海绵垫、放置有小铃的塑料水桶、“小乌龟壳”若干。 目标:练习爬的动作,锻炼幼儿腿部力量。 玩法: 三种层次: 1、“小乌龟”在铺平的海绵垫上向家长这里爬去。 2、“小乌龟”在中间有高度的海绵垫上爬。(爬上高高的山坡) 3、“小乌龟”一边往前爬,一边头顶塑料水桶向前,体验滚筒声音的悦耳。 指导要点: 1、指导家长通过语言、眼神鼓励孩子勇敢地在具有一定高度的海绵垫上爬。 2、指导家长鼓励孩子头顶塑料水桶向前爬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