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安逸月嫂 2025-01-06 23:27 0 0条评论

一、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如下: 保持空气的正常流通,避免长时间呆在封闭的环境中。在饭前及上厕所后,应及时洗手,保持手清洁。我们在打喷嚏或者在咳嗽时要掩盖住口和鼻。尽可能少的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平时习惯要养好,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吃饭后记得漱口。

二、手足口病的预防,预防手足口病的最有效方法?

饭前饭后要经常用肥皂水给孩子清洗双手,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并且适当的多喝一些温开水,尤其是孩子在使用公用厕所的时候一定要用肥皂水洗手,并且让孩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不要到人多密集的地方长时间逗留。

三、小孩手足口病,咋样预防?

小孩手足口病通过避免与手足口病患儿接触,及时接种疫苗来预防。手足口病高发期,外出回家后先洗手,饭前便后都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禁止儿童到人流密集场所,尤其是游乐园等公共场合,家庭要做好消毒工作、开窗通风、衣服被子等物品最好在太阳下晾晒。

四、小儿手足口病预防小知识有哪些?

在预防手足口病这一方面,可以接种肠道病毒71型的疫苗,可以预防由肠道病毒71型而引起的一些手足口病,因为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引起症状相对来说多一点。

还需要注意家庭以及周围环境卫生,要讲究个人卫生,需要做好手卫生,需要教育孩子饭前,便后,睡醒,睡后都要洗手,在外出后,回来之前要用肥皂水或者是洗手液将手洗干净。

要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房间居住的地方要经常保持通风,勤晒衣被,在病情流行期间,要避免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地方去,尽量的避免接触患病的儿童。

五、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是什么,如何预防?

天气暖和,细菌、病毒也蠢蠢欲动

手足口病高发期正大踏步地到来

- 科学家庭育儿 -

***************************************

这几天,估计连幼儿园里都在嚷嚷:春季传染病传播得太厉害,小朋友要勤洗手,少往人堆里钻!对于手足口病这个专门“欺负”小孩子的传染病,大家并不陌生。

在医院治好呢,还是回家好呢?好像病得不太重。

班里有小朋友感染手足口病了,心里好紧张,把家里能消毒的都处理了一遍。

又问我打不打手足口疫苗,我真的不知道呀!

每一次疾病爆发期来临,宝爸妈总是急得抓脑袋,上次明明研究得很透彻,怎么现在又忘光光了!手足口病的预防、护理、免疫知识,掌握得越牢,用在孩子身上就越灵活。小小的保护伞,也就更加地牢固!

认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疱疹 图片来自:NHS

  • 主要传播途径

1.粪-口途径传播:这是最主要的一项,是人-人传播的代表途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勤洗手”被如此重视,确保手的卫生,能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传染。

2.通过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进行传播:所以,打喷嚏、亲吻时也要小心。

3.通过手足口病皮疹里的水疱液进行传播:这种情况较少见。

  • 发病过程

通常,宝宝感染手足口病的致病病毒后,会有2~7天潜伏期,然后才发病。病程大概要经历10天以上。

第1~2天(初发期):发病早期,宝宝常表现为疲倦、食欲下降、发热。

第3~5天(症状高峰期):这一阶段会出现剧烈的口腔疼痛、手脚出皮疹,宝宝也会因为口腔很疼、皮疹瘙痒而性情暴躁、入睡困难、明显厌食等。

第6~10天(恢复期):后期阶段,基本退热,食欲逐渐恢复,手足皮疹渐渐褪色、脱皮,严重的会出现手指、脚趾末端脱甲。

  • 及时去医院

一般,家长是看到孩子的口、手、脚、肛门等部位有了丘疹、疱疹,才会怀疑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

这时,不论是否发烧,最好都带孩子去医院查查,让医生来确诊。如果确诊,医生会完善相应的传染病登记。

护理跟着症状走

症状不同,护理手段也不同。因为疱疹可能出现在嘴里,饮食上更要注意。

  • 早期护理

1.休息充足:让宝宝待在空气流通的阴凉室内,尽可能多休息,补充体力。

2.适当服用退热药:体温≥38.5℃,并伴有不适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等)的宝宝,可以服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退热。

强调:服用退热药主要是为了缓解发热引起的不适,而不是维持正常体温。发热是人体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相应地,如果宝宝发热时无明显不适,就不用急着吃退热药。只要松开衣服,喝水,继续观察即可。

3.鼓励进食:食欲不振的宝宝,要鼓励进食,但不要强迫进食。少量多餐,吃清淡、易消化、品种单一的食物。

  • 中期护理

1.口腔疼痛:剧烈疼痛会让宝宝脾气暴躁、厌食等,这时可求助于布洛芬

说明:布洛芬是抗炎镇痛类药物,镇痛作用是首要的,其次才是退热。如果宝宝疼痛难忍,吃药后暂时缓解,能让宝宝睡个好觉,有食欲吃东西。

具体怎样用药,在什么情况下用药,要咨询儿科医生。

2.饮食:这一阶段的孩子嘴巴太痛,往往会厌食,甚至拒绝吃东西。建议给孩子吃流质、半流质的可口食物,如常温果汁、蔬菜粥、肉粥、肉汤等。饭菜、包子等病好了再吃。

不要给孩子吃过热的东西,食物凉一凉再吃。口腔温度低一些,能够缓解疼痛感。

3.皮疹不适:手足口病的皮疹,一般会有轻微的瘙痒疼痛,可以拿冷毛巾轻轻按摩皮疹,缓解不适。也可以鼓励宝宝勤洗手,凉水冲刷能减轻不适。

尽量不要让宝宝挠抓,以免造成皮肤破损、感染

  • 后期护理

1.避免传染他人:手足口病宝宝即使症状消失,在一定时间内仍然有传染性,所以不要带宝宝去公共场所,“误伤”他人就不好了。

宝宝身体完全复原前,在家里或空气质量好的户外稍微活动就行。不建议剧烈活动,或匆忙返回幼儿园。

2.饮食:这时宝宝需要有营养、热量高、易消化的食物,把生病时丢掉的营养补回来。

哪些症状,提示要赶紧去医院?

在家照顾宝宝,总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万一宝宝病情加重了,需要马上去医院,宝爸妈可不能啥都不知道,一味地扛,会出问题的。

出现这些症状,要马上去医院: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不振、烦躁、易惊跳(这个症状提示病毒已侵犯孩子的神经系统)、嗜睡、呼吸急促、心率增快、四肢冰冷、皮肤发花等。这些症状,提示可能有各种内脏并发症,要及时求助儿科医生。

另外,3岁以内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成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

家庭消毒要“给力”

恨不得把家里角角落落都消毒一遍的妈妈不在少数,尤其是接触完一个小病人之后。怎么消毒才是最有用的呢?哪些又是错的呢?

  • 肥皂、洗手液

用干净的水和肥皂、洗手液彻底洗涤受污染物品(比如衣服、鞋子、家具表面、地板、玩具等),虽说不能杀死病毒,但能减少病毒附着

  • 氯漂白剂

用氯漂白剂(1汤匙漂白剂+4杯水混合制成)或含有漂白剂的洗涤用品进行清洁,效果是非常好的。但家中应该少用,因为漂白剂的成分对皮肤的刺激很大。

  • 阳光

洗过的玩具和衣物,可以放到阳光下晒一晒,手足口病病毒对紫外线非常敏感,能够有效消毒。

接下来要说两种不太有效的消毒法,少用为妙。

  • 熏蒸白醋

此消毒法流传很广,可实际上,熏蒸白醋产生的刺激性、挥发性气味,对孩子的呼吸道是有损伤的。

尤其孩子要是呼吸道过敏(如过敏性鼻炎、哮喘),就更不推荐了。

  • 75%的医用酒精

这种消毒方法,对手足口病病毒没有任何杀伤力。

禁止一切户外活动,就安全了?

有的妈妈也许会说:我干脆不让孩子出门好了,一直窝在家里,总不会得手足口病了吧?这种做法可取吗?

  • NO!

即使在手足口病高发季,也应该适当外出活动!只要别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就行。

除了看病,少在医院里长时间逗留(探病、体检等)。

  • 逗留家中有坏处

即使足不出户,也不能杜绝感染。家长外出,照样会把公共环境里的病毒带回家,甚至传染给孩子。

而且,长期不出门活动,还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更增风险。

预防手足口病,也有办法

  • 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是目前最可靠、最有效减少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手段。

2016年年中,手足口病EV71亚型病毒疫苗已进行批量生产,并投入上市。具体接种事宜可以咨询当地防疫机构的工作人员。

  • 勤洗手

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或使用有消毒功能的免洗洗手液。

一定告诉孩子,在把手洗干净之前,不要揉眼睛、抠鼻子、吃手,或者伸手抓东西吃。

  • 隔离意识

不要和疑似手足口病、急性胃肠炎的病人亲密接触。

  • 远离密集人群

少去人流密集、空气质量差的场所,一定要去的话,佩戴医用口罩。

  • 提高免疫

规律的生活作息,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都能增强免疫功能水平,这才是长久、稳定的防病措施。

关于免疫的两点疑问

  • 过敏时可以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吗?

如果孩子有过敏症状发作,不建议此时注射手足口病疫苗

因为,注射疫苗后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就分不清是疫苗引起的过敏,还是原过敏症状发生反复。

此外,过敏发作期间,孩子的免疫系统功能比较亢进,容易对外来物质过敏,发生疫苗过敏的几率要大一些。

  • 孩子得过一次手足口病,能终生免疫吗?

首先,我们得复习手足口病的致病病毒:能够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而且不同类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

用大白话说就是:同一个孩子,如果感染了不同的肠道病毒,也许就会得很多次手足口病。

所以说,得过一次手足口病,并不能产生终生免疫。

最后的问题来了:既然这样,手足口疫苗预防的也是一种病毒,同样不能终生免疫了?那为什么还要接种?

答:重申!手足口病疫苗最显著的作用,是预防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而不是完全免疫!

作者

DrKing科学育儿王牌团队成员、儿科医生 崔咏望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DrKing科学家庭育儿

我是Dr.King,与百名育儿王牌专家一起

专注宝宝的早教、智力开发、性格培养、情商教育、家庭亲子关系处理

更多育儿难题,关注【微信公众号:科学家庭育儿】

六、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病毒传播。虽然大多数情况下症状较轻,但也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预防非常重要。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最基本的措施。要养成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在接触病人或接触可能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此外,还要注意不要用脏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保持环境卫生

定期清洁和消毒居住环境非常重要。要经常清洁和消毒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玩具、桌椅、门把手等。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中病毒的传播。

注意饮食卫生

饮食卫生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要食用新鲜、卫生的食物,避免生食。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力。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如发烧、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

总之,通过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环境卫生、注意饮食卫生以及及时就医等措施,我们就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希望这些建议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

七、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知识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症状包括手掌、足底和口腔粘膜出现疹子和溃疡。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手足口病症状较轻,但也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预防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知识。

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传播:

  • 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或排泄物,如唾液、鼻涕、便便等。
  • 接触患者的皮疹或水疱。
  • 接触被患者污染的物品表面。
  • 呼吸道飞沫传播。

因此,我们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掌握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包括:

  • 勤洗手。尤其是在照顾患儿、上厕所、准备食物前后,都要用肥皂和流动水认真洗手。
  • 保持环境卫生。经常清洁和消毒接触过患者的物品表面。
  • 避免接触患者。如果家人或周围有人患病,要尽量避免与他们直接接触。
  • 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彻底煮熟,饮用水要安全。
  • 接种疫苗。目前已有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感染。

及时发现并正确治疗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如发烧、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轻症患者,可以采取对症治疗,如服用解热镇痛药、涂抹药膏等。对于严重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无论如何,都要按医嘱积极配合治疗,避免出现并发症。

总之,预防和及时治疗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我们要提高警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措施,一旦发现症状要及时就医。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章,希望这些关键知识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竭尽全力为您提供专业、周到的服务。

八、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是什么?

目前,尚没有有效的可以临床应用的病毒疫苗,现在病毒疫苗研究的热点集中在,能够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71型,及时接种EV71疫苗,有助于减少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病几率。手足口病是丙类的传染病,易感人群应该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玩具和餐具的消毒是预防的关键。

九、手足口病的预防怎么做?

手足口病的预防,主要就是要注意卫生和通风,在这个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外出回家以后也要记得漱口、洗手以消毒,保证室内的通风良好,注意孩子的饮食,不要吃路边摊买卖的东西。同时保证合理适当的运动,这样就可以预防了。

十、预防手足口病安全教育教案?

以下是一份预防手足口病的安全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2.掌握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2.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3.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

2.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1.如何正确使用消毒剂;

2如何正确洗手。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

2.互动问答法;

3.实践操作法。

六、教学流程:

1.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讲解:讲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提醒学生要注意个人卫生;

3.互动问答:通过问答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深学生对足口病的认识;

4实践操作:教授正确的洗手和消方法,并让学生实践,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结,并强调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

七、教学价:

1.观察学生的学情况;

2.检查学生的实践是否正确;

3.听取学生的反馈和议。

八、教学资源:

.手足口病的图片视频;

2.洗手和消毒的演示工。